啟豐碾米廠
啟豐碾米廠:一碗米的重量,是一個地方的記憶
穿過岡山的開元街,一條不算熱鬧、卻總有人來人往的老街,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斜鐵皮屋頂、灰牆斑駁的老房子。門口沒有華麗的招牌,只有頂上斑駁的紅字寫著「啟豐碾米廠」,安靜地在時間裡佇立百年。這裡不是觀光景點,也沒有網美裝潢,卻是一口米香,承載一座城鎮的日常與記憶。
走進屋內,像是被拉入一段靜默的老電影。空間裡擺著仍在使用的碾米機器,機具多數為日治時期留下的老物件,甚至還看得見「大日本帝國台灣總督府」字樣的鐵製磅秤。木製篩米機、鐵管通風軸,機器一啟動時那種厚重卻節奏分明的聲響,是屬於農村時代的「聲音記憶」。
這座碾米廠由陳家創立,現已傳承至第四代。創辦人陳進手先生在日治時期於岡山創業,從那個農業為主的年代一路碾米至今。岡山開元街過去曾有三家碾米廠,現在只剩啟豐獨自堅守。當年街道上的米店、糧行、人力車,早已隨都市變遷消失,但啟豐,仍每天打開大門,用一袋米與顧客寒暄。
「我們每天都碾,不放隔夜米。」老闆這麼說,語氣平實卻堅定。他們的米來自雲林西螺的農家,每天少量進貨、現場碾製,經過篩選、去糠、去石的處理流程,讓顧客吃到的是最新鮮、最安全的米。即便原料並非自己種植,但處理的每一個步驟,從不馬虎。這是一種誠意,也是一種信任的回應。
啟豐碾米廠的顧客以熟客為主,從附近社區的家庭,到合作多年的在地小餐廳,都是他們的支持者。你可以只買一斤,也可以請老闆幫你搬到車上;你不確定要買哪種米,他會讓你聞聞看米香、摸摸看米粒。「有些人來是買糯米回去做粽子、紅龜粿,有些是買五穀雜糧養生,大家的需求都不一樣,我們就慢慢跟他講,什麼比較合適。」這裡像是一個老派社區的民生諮詢中心,透過米,建立起居民的關係。
米種除了基本的蓬萊米外,還有香米、糯米、胚芽米、五穀雜糧、燕麥等多種選擇,約十餘種原料。老闆會根據不同需求給出建議,還會教你怎麼搭配、怎麼煮。「糙米加一點白米煮比較香、比較好入口,有人煮飯不喜歡黏,就可以用一點香米混進去。」這些小技巧不是書上教的,而是歲月與實作的累積。
但啟豐不只是米的供應者,更是這座城市的文化保留者。在岡山快速轉型、街區不斷重整的過程中,啟豐這樣的老店逐漸成為稀有的「文化地標」。那不是政府認證的歷史建築,而是一種在地人的記憶標誌。來買米的阿嬤,從小跟著媽媽來秤米;搬走的客人,也會每週特地回來補米。「你們這裡的米比較新啦,我們吃慣了。」這句話,是對品質的認可,更是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感連結。
這樣的情感,也從現場延伸到線上。第四代的媳婦開始嘗試將米上架到網購平台,像是在蝦皮上開設商店,讓不在岡山的人也能吃到這口米香。她還經營部落格,把這間米廠的故事記錄下來,寫下家族的日常、經營的細節與她對老產業的觀察。這是老品牌與新媒體的碰撞,更是一種不願讓記憶斷裂的努力。
在很多人眼裡,「碾米廠」可能是一種沒落產業,但在啟豐這裡,它是持續營運的文化工場。每天早上七點開門,老闆搬著一包又一包的米袋,擦著汗說:「只要還有人吃飯,我們就會做下去。」這句話聽來簡單,卻有種不容辯駁的分量。
岡山的未來不一定要靠高樓、科技或外來資源定義,它也可以由一間碾米廠、一碗香氣四溢的白飯開始說起。啟豐碾米廠沒有要成為觀光景點、也不靠文創包裝自己,它只想繼續碾好每一粒米,穩穩走下去。因為對他們而言,這不是一門生意,而是一份延續地方記憶與生活節奏的責任。
▲點擊前往剛好走走_啟豐碾米廠
🏠 店家資訊
啟豐碾米廠
- 地址|高雄市岡山區開元街38號
- 電話|07-6212045/07-6215722
- 營業時間|週一至週六 07:00–18:30(週日公休)
- 粉絲專頁|岡山百年老店舖-啓豐碾米工廠
- 網路商店|蝦皮賣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