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rt
cart
e-paper
e-paper
top
top
從岡山出發,抵達岡山:剛好生活的麻吉麻吉台日交流之旅|台日地方創生紀實01
2025.06.22
羅健福
從岡山出發,抵達岡山:剛好生活的麻吉麻吉台日交流之旅|台日地方創生紀實01

6月9日中午11點,桃園機場的登機口前,剛好的夥伴在國門集結。那個瞬間,我心裡湧上一種熟悉又陌生的悸動——我們,真的要帶著「岡山」出國了。

這次的旅程,不是觀光、不是踩點、更不是走馬看花的公關旅行。這次剛好生活事業的全員出動,帶著我們在高雄岡山經營的生活與理想,前往日本岡山,拜訪那個跟我們有一樣的名字,卻早已深耕地方創生多年的地方。

 

地名相同,故事各異:我們為何要去日本岡山?

我們的起點,是台灣高雄的岡山,一個曾因軍工產業、地方驛站而繁華、近年逐步轉型的南方城鎮。在這裡,我們經營著幾個看似不同卻彼此串連的品牌與空間——剛好販売所、剛好樂群、TAMA²、剛好走走。它們像是四條不同的支流,最終匯成一條「岡山地方創生」的河。

但當我們走著走著,常會問自己:這條路能走多遠?我們的經驗,是不是只適用於這片土地?還是有可能,與世界上另一個「岡山」相遇?

我始終相信,地方所做出的行動,要持續與外部進行學習跟合作,也我們在地方的經驗,帶出去讓更多人看見。

於是,我們選擇出發,主動前往「岡山」的另一個版本——日本岡山縣。那裡,有早已成熟的地方創生模式、有農業與觀光融合的創新案例、有地方企業與青年返鄉共同營運的典範。而我們,要用雙腳、用眼睛、用耳朵,去走進、去看見、去傾聽。

 

 

剛好全員行動:從創生工作夥伴變成文化外交隊

這是一場真正的「全員行動」:平時在販賣所營運的店長去觀摩日本的文化商店(天線商店)、TAMA²的夥伴從服飾銷售的角度觀察日本服飾職人、剛好走走的策劃者則邊走邊筆記街道氣味和人的互動方式。

沒有誰是觀光客,也沒有人是觀察者。所有人都是參與者,我們一起踏入每個地方,一起跟當地人聊天、一起站在田野中揮汗拍照、一起在深夜學習基礎日文會話,探討什麼是「地方」。

我還記得在煮羊肉爐的交流會上,羊肉牧場的老闆對著我說:「你們帶來的除了味覺上的衝擊,更帶來了文化的熱度。」那一刻,我真的覺得我們是一群「行走著的火種」。

 

麻吉麻吉,乘載著我們對台日創生的友好盼望

我們把這次的交流命名為「麻吉麻吉」,是日文中「まち×まち(城鎮×城鎮)」的諧音,也在台灣唸起來像「麻吉麻吉」——朋友。

這樣的命名,不只是有趣,也很準確。這趟旅程的核心,就是兩個岡山的朋友相見,彼此交換夢想、交換做法,也交換疑問和未完成的地方。

在日本岡山,我們看到他們也在煩惱城市的觀光、市場的凋零、文化藝術如何與生活並存。但他們做了什麼?又是如何讓制度、資源與居民之間產生信任?這些都是我們迫切想學的。

而我們也分享著我們在高雄岡山做的每一件事:從書店開到餐廳、從褲子做到街區導覽,從一個人創業到一群夥伴一起參與。這些故事,雖然語言不通,但我相信有傳遞到他們的心中。

 

 

從地方到國際,從我們到你:願意一起想像嗎?

這趟旅程是剛好夥伴們美好的回憶與學習。它是「剛好生活」邁向未來的重要經驗。我們知道,「地方創生」從來不是一條現成的路,而是我們不斷去走出來的「可能性」。我們也知道,「地方創生」不只是留在地方,而是從地方出發,走出去,看見其他地方,再帶回來。我們這次從岡山出發,到了岡山。下一次,也許就是你,從你所在的地方,來到我們的岡山。

我們在剛好樂群,在剛好販賣所,也在剛好走走的路上,等你一起,走出自己的地方風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