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rt
cart
e-paper
e-paper
top
top
在倉敷,我們遇見經營地方變成營運模式的人:株式會社行雲的深度對話|台日地方創生紀實04
2025.07.08
羅健福
在倉敷,我們遇見經營地方變成營運模式的人:株式會社行雲的深度對話|台日地方創生紀實04

地方創生,我們都說它是人生志業,那如果它也能稱為事業呢?

在這趟岡山之旅中,我們原先的規劃是對未來的台日交流進行前期觀察與學習,意外在倉敷遇見正投入在創生實踐的團隊——
他們把透過文化、物產、空間與人的連結,成立一個持續運作的公司並建立起地方社群的經濟系統。

他們的名字叫做「株式會社行雲」而他們的據點,就位在風景如畫的倉敷美觀地區。

▎倉敷:一條被打開的文化長廊

從岡山市搭JR電車出發,我們來到另一個城市倉敷市——映入眼簾皆是運河與白牆的區域。

街道就像博物館,錯落的房屋就像詩句。白天有觀光客散步拍照,晚上則回歸安靜的居民日常。

這裡,除了是岡山知名「觀光勝地」,在褪去浮誇的包裝之下,是一種有節奏、韻律的場域規劃設計。 這個空間,既是風景,也是生活。既可拍照打卡,也可漫步其中自由呼吸。而在這樣的場域中,行雲所打造的文化空間,就像是倉敷的生活針線,穿梭於運河兩岸,交織出一幅地方的生活藍圖。

 

 

▎由心的富足而生的地方創生事業--株式會社行雲

初次拜會有鄰庵,株式會社行雲在名片和網站標題中都醒目地寫著「創造豐富充實的生活(心の豊かな暮らしを創る)」,他們以倉敷美觀地區為據點,推廣岡山倉敷的資源和魅力,並回饋於在地。雖然處於地方,但他們在產品和食品上,積極關注現代社會的問題,以面向未來的精神,建立員工學習和獨立的良好工作環境。

 

他們經營的是一種「行雲流水」的企業生存哲學,就像天空中移動的雲朵或流動的水一樣,事物不會保持不變,而是根據自然的流動而改變。讓人走進這裡,不追求快速消費,而是為了慢下來——認識土地、感受人情、在記憶裡留下痕跡。

而支撐這一切的,不單靠一兩位理想主義者的熱血,而是一家建立起良善制度、有創生邏輯、有未來願景的在地企業:株式會社行雲。他們不談地方創生,是因為其精神已公司業務的日常當中,自然而然的展現。

 

 

我和有鄰庵的經營團隊進行對談,談他們怎麼看倉敷的轉變、怎麼讓地方青年願意留下、怎麼讓旅人不只是過客、怎麼讓產業成為地方文化的存續。

他們分享:「地方創生。是將地方就要建立起的支持系統,變成每天都能運轉的事業模式。」

所以他們用心經營每一個場域、仔細聆聽在地居民、農民的需求和想法,並嘗試轉化為每一個可行的行動模式,在兼顧創造的同時,也同步關注傳統和文化的建立,建立起一個企業與地方共生的生態系統。

而這樣的累積,可以從每一家店當中,看見其整合的能力與經營的用心,株式會社行雲橫跨空間、行銷、旅宿、餐飲和地方選物,是一間真正以地方為本的創生事業。

 

 

▎從行雲帶來的啟發:我們想成為的「整合型地方文化事業」

回頭看看自己——我們正在建立的剛好販賣所、剛好樂群、TAMA²、剛好走走,目前各自為一個品牌、一個計畫或一個場域。

如若有機會,我也希望能夠將這些品牌進行整合,以整合地方生活中所需要的生活感,並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統建構,讓各個元素合而為一、整合營運、持續投入,會不會更能夠集合力量,推廣岡山的魅力和資源,並進一步回饋於生活在岡山的每一個人。

透過這次對話,我看見一個未來能夠戮力前進的方向,相信「剛好生活」能夠穩定地運作,與地方共生。

從倉敷歸來,我們更堅定地想在岡山走得更遠。這趟旅程,讓我抽離觀光的視角,轉為地方實踐者的自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