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rt
cart
e-paper
e-paper
top
top
閃閃發亮的炭火,歷久彌香的「老台味」: 俞煙炭烤三輪車
2025.08.05
蘇以透
閃閃發亮的炭火,歷久彌香的「老台味」: 俞煙炭烤三輪車

 

鐵灰的招牌透著暖意的黃光,微風吹拂,炭火悄然地閃爍,彷彿把寂靜的夜色點燃,燒烤架上食材的香氣伴隨著晚風飄散。在溫暖的火光中,岡山的三輪車停駐了腳步,聞香而來的客人按捺興奮等著食材與火焰的交織,彷彿時間都在這一瞬間靜止。

 

炭烤的昇華,彷彿一首無言的詩,食材在烤架上低吟,而老闆方俞蓉便是那作詩的人,她的料理在煙霧繚繞中隨著燒烤的詩句跳動,外焦內嫩的完美對比,宛如生活的縮影:苦與甜,剛與柔,交相輝映。

 

 

 

 

玩火的公主

 

短髮幹練的方俞蓉捲起袖子,打開了「俞煙BBQ」的霓虹光源,亮晃晃的燈開啟了晚餐的序幕,她著手點燃炭烤的精隨──「火」。方俞蓉說,這是一個從城堡公主變成地方大媽的故事。

 

「正常來說,一個待在城堡裡面的公主,她不會想要做這件事情。」在火苗燒燃的煙霧中,方俞蓉娓娓道來。那時候的她已經在餐飲業奮鬥了十幾年,面對生涯的規劃,自稱曾是公主的她,毅然決然地走出城堡,選擇繼承這個烤肉阿嬤「即將遺失的味道」。方俞蓉慢慢回憶起,烤肉阿嬤是一個在街頭生存的台灣女人,她只要烤起肉來,就能聚集街頭巷尾的所有人。

 

「藉由味道去連結所有人對地方記憶的情感,我覺得這個是一個非常好的共鳴。」方俞蓉擦了擦額際上的汗珠說道,她想做的不僅是味道的傳承,還有地方記憶的情感連結,於是她從最傳統的大腸香腸(tuā-tn̂g ian-tshiâng)開始,擺起十八骰仔(si̍p-pat-tāu-á)的攤子,直到二○一八年接觸到文創三輪車,方俞蓉興起「全臺灣第一台碳火三輪車」的想法,並付諸行動。

 

從大腸香腸(tuā-tn̂g ian-tshiâng)的烤爐到碳火三輪車,逐漸有了自己的客人,而她在過程中面對的不僅僅是直火的挑戰,還有如何與這些在地方生活的人們溝通,交流情感的連結。方俞蓉再三強調說道:「這對我來講是一個人生價值,意義非凡。比起賺很多錢,我覺得這件事情更有意義。」

 

 

 

 

 

閃閃發亮的一群人

 

這一路走來,從未放棄過的初衷是什麼?談及這個話題,方俞蓉字字鏗鏘地說出這個詞:「善的循環」。

 

「在我們有能力的時候,我們可以做資源共享這件事情。你可能只有那麼一點點,但在資源共享的時候,它會一加一大於二。」她接著用自身的例子解釋道,現在的工作已經不是最單純的烤肉出餐,還需要有接洽活動的能力,這也是難度提升的地方。顧客委託「俞煙」辦一個活動,要的往往不只有烤肉車,可能還需要甜點、湯品,又或者是迎賓飲料等等,但當方俞蓉想要專心做好自己的炭烤時,就沒有辦法分身乏術處理其他東西。幸運的是,她一路走來認識了很多不同技術的品牌,藉由她烤肉的契機結合大家的能力,創造出一加一大於二的產值。「我覺得我們都一直在成長,不管是事業或者是人生的累積過程,都一起成長,這真的是很好的一個關係和陪伴。」

 

「所以這件事情對我來講,就是善的循環。」方俞蓉並沒有要從中間牟利或是得到什麼,她只是很單純地想把自己擁有的資源做一個整合,讓很多人「一起」被看見。她的眼眸中有光,和火焰一樣閃爍,「一個人的力量永遠都很薄弱,但是一群人的話,我覺得就算它失敗,也會閃閃動人。」

 

 

 

 

 

岡山的老新傳承

 

方俞蓉藉由「俞煙」連結地方記憶,而這個地方就是岡山,對此她毫不諱言:「一開始我超不想住在這裡,真的超不想。」這也是現在許多人的想法:岡山老人多,傳統產業也多,年輕人口的外移太嚴重了。可是為什麼「俞煙」還要選擇在岡山駐足?方俞蓉沉思幾秒,接著說道:「因為這裡保存了很多『人的情感』,那種真性情的部分。」

 

對她來說,岡山是一個住著住著,變得越來越好的地方。這幾年因為青年返鄉創業的趨勢,大家都很想要替地方做一些事情。老東西,一起把它傳承下去,但要用新的方式去改造它,才能讓年輕人接受,這便是「老新傳承」。她滿意地點點頭,笑道:「岡山不會再只有豆瓣醬了。它不只有老街,老街也不只賣皮鞋,賣金子。」她期待的是能讓更多人一起做到這件事情,讓更多人留在岡山這片土地,而方俞蓉的做法就是烤肉,用炭烤的香氣建立起屬於岡山獨特的味道。

 

這關鍵的獨門烤肉醬是怎麼誕生的?方俞蓉一邊在肉串上刷醬,一邊說明著:「就是一加一,加一加一,然後這個味道堆疊、堆疊,再堆疊。」透過不斷地嘗試,經由烤肉阿嬤的味覺來調整配方,產出這一個早期的臺灣味。對方俞蓉來說,臺灣的烤肉不只是一個味道,它甚至是一個文化記憶,可能要花很多時間一直浸泡在其中,才能連結所有人,「吃了第一年、第二年、第三年……你才會在每年中秋烤肉的時候,想到『俞煙』這個品牌。」

 

方俞蓉期望的是一個「岡山文化的誕生」,這個「老新傳承」的過程中會經歷不斷碰撞,不斷跌倒,不斷收拾,但她知道唯有再造、反省,一直復盤自己的所有,才能做到這件事情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遺失在炭火裡的烤肉

 

在方俞蓉的未來藍圖中,還有一個更遠大的目標──蓋一座生鮮工廠。她的目標是成為臺灣最大的手串供應商,並且讓她的「偏心老台味」這款醬料發揚光大。

 

創業的一路上她深知「不要抱怨」的重要性,只要不斷地累積,跟地方記憶的味道一樣,需要不斷堆疊。方俞蓉設定這個目標是為了讓自己不會徬徨,不會被別人的一言一行煽動,忘卻自己的初衷。

 

方俞蓉舉起熱騰騰的烤串,而炭火還在風中灼炎,她用食材與醬汁書寫著屬於「俞煙」的篇章。每一口都值得珍惜,因為它不是單純的滋味,而是那份具有獨特情感的故事,讓地方的美好在火焰中延續,成為永恆的記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