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把我們的羊當成自己的家人,善待牠們,牠們會帶來很多快樂。」顏敬豪笑著說道,話剛落音,他便回頭喊著:「好了啦!奶茶妹!調皮,人家要訪問了啦!」邊笑邊把撒歡的小羊趕回羊舍。
這樣的日常互動,展現了他對羊隻的深厚感情,也道出了他經營牧場的核心理念——畜牧業不只是生產,更是一種與動物共存、相互信任的關係。
皇佳羊牧場的故事,可以追溯到民國 83 年(1994 年),這個家族事業起源於橋頭的一間柑仔店。最初經營水果生意,後來創辦人善用農業廢棄物餵養羊隻,無心插柳地開啟了畜牧產業,意外地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。
「皇佳」這個品牌名稱,也帶有一段有趣的緣由。
第二代經營者原本想用子女的名字組合品牌,但無法搭配出理想的名稱。後來,他靈機一動,因牧場羊隻品質優良,便以 「皇家」的諧音,取名為「皇佳」,希望傳遞高品質與專業經營的品牌理念。然而,這場傳承的故事,並非一帆風順。
第一代牧場經營者採用最原始的飼養方式,將 番薯藤、果皮、甘蔗皮 等農業副產品作為飼料,實踐早期資源再利用的概念;第二代則因應市場需求的變化,從澳洲引進薩南山羊進行育種改良,提升羊奶品質,並增設現代化設備,如 集乳系統、拖網式羊糞處理系統,奠定了穩固的生產基礎。到了第三代,顏敬豪面對的是全新的挑戰——少子化與消費市場的轉變。
「如果只是延續傳統養殖模式,這個行業未必能走得長遠。」
於是,他積極推動食農教育,開放牧場讓幼兒園、小學、甚至國高中學生參訪,透過互動式體驗,讓更多人了解羊隻的生態,進而提升對本土羊奶與羊肉的認識,讓牧場從一個生產基地,成為一座寓教於樂的農牧學堂。
「一座牧場的永續,不只是自身的發展,而是如何與環境共存。」兩年前,皇佳羊牧場與高雄市型農大聯盟合作,透過市府提供的軟硬體設備,開始導入 SDGs(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),積極推動食農教育與農業循環再利用。
牧場與在地農場合作,回收甘蔗渣 作為羊隻飼料,這些新鮮的農業副產品,不僅讓羊隻吃得開心,更提升了羊奶品質,同時解決農業廢棄物處理的問題。這種循環經濟模式,讓牧場逐步朝向更環保、更可持續的經營方式發展。
牧場的工作節奏緊湊,從 凌晨三點開始,顏敬豪便要開始送羊奶、餵養羊隻,一直到中午稍作休息,下午又要繼續擠羊奶、照顧羊群。這樣的日復一日,雖然辛勞,卻因為對這份工作的熱愛,他從未想過放棄。
皇佳羊牧場的產品,以優質羊奶與羊肉為主,並透過優良飼料與乾草餵養,確保羊隻健康成長,使羊奶的風味更純正,羊肉的口感更細膩。
牧場與專業代工廠合作,開發多種機能性羊奶產品,除純羊奶外,還推出添加葉黃素、珍珠粉、可可多酚與乳鐵蛋白 等營養配方的調味乳,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健康需求。未來,顏敬豪計劃開發保久乳產品,解決生鮮乳品保存問題,並拓展更便利的銷售管道,他希望能讓 「皇佳羊」的品牌,走進更多消費者的日常生活。
皇佳羊牧場位於大岡山地區,鄰近空軍機校與空軍官校,這裡擁有阿公店水庫的天然水草資源,為羊隻提供絕佳的生長環境。然而,隨著市場對進口羊肉的依賴,如何讓消費者認識本土羊肉的價值,成為另一個關鍵課題。
「如果你選擇進口羊肉,除了購買羊肉本身,還包含了空運成本與碳排放量。」顏敬豪希望透過食農教育與消費者溝通,讓更多人了解,在地生產的羊肉,除了新鮮,也具有更低的碳排放,對環境更友善。
知名作家安娜·拉佩(Anna Lappé)曾說過:「你的每一次消費,都是在為你理想中的世界投票。」這句話,也正是顏敬豪對牧場未來的期許。
透過友善飼養、科學管理、資源循環,他希望能為台灣的畜牧業帶來新的思維,讓「皇佳羊」不只是牧場的名字,而是一種 以愛心與專業養殖的象徵。
「我只是做我該做的事,讓羊開心,讓顧客吃得安心,這樣就夠了。」在他的眼中,這片牧場承載著三代人的努力,更是一條與羊同行的永續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