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創立「八分廚房」以及「好梓味」品牌的游惠心來說,究竟是創業比較難?還是在創業的路上如何從十分回到八分,讓自己留下進步跟調整的空間比較難?也許沒有一定的答案,但可以確定的是用熱愛土地跟人的心出發的每件事情,都會因為熱愛而得到當下最好的結果。
在離開最早的半導體產業的教育訓練後,游惠心選擇投入她認為充滿挑戰性的業務工作,經過三年的職場生涯,她開始感到疲憊。剛好在這時步入婚姻,面對人生的轉折點,她有兩個選項:回到熟悉的半導體產業或是自行創業。熱於迎向挑戰的她選擇了創業的道路。
在許多人眼中,她的決定有些不可思議,在偏遠的梓官地區開設一間日式和風餐廳或義大利麵館,這樣的想法讓周遭的人都抱持著觀望的態度。她至今仍清楚記得第一次幫她送瓦斯的師傅說:「外面都在插賭,妳最多撐個三個月就會倒了。」
回首這段歷程,游惠心承認當時確實帶著一點賭氣的心態。然而,這個被預言只能維持三個月的餐廳,如今已經邁入第十六個年頭。在經營過程中她不斷進行調整,也發現在鄉下地方經營餐廳不只是提供一份餐點這麼簡單。
對於當地居民而言,一份兩百多元的餐點並非日常消費選擇,但「八分廚房」卻成為了他們在疲憊、需要分享心情或是想要招待外地朋友時的首選。不僅僅是用餐的空間,更成為了連結人與人情感的樹洞。曾經有位老朋友因為失去相伴十六年的愛犬而來到店裡,在對方傾訴完後,她準備了一份溫暖的餐點給他,這樣的互動讓「八分廚房」成為了不只是餐廳的存在。
選擇留在梓官是游惠心的一個重要決定。她常開玩笑說自己是「內銷」的範本,就像那些長得不夠完美但最美味的水果,都留在本地販售。三十五歲步入婚姻的她,在外漂泊多年選擇回到最熟悉的家鄉創立自己的品牌。
品牌名稱的轉變也別具意義,最初名為「十分廚房」源自於字文中的十分即為滿分,在一位命理老師的建議下,她決定改為 「八分廚房」——因為她相信,人生不該追求滿分,而應該永遠保留兩分的進步空間,讓自己能夠不斷學習、調整,創造更多可能。
這個理念也確實反映在她的經營方式上。游惠心是個熱愛挑戰的經營者,她觀察在地需求,不斷嘗試新的經營模式,從最初的早午餐店,到開設冰店,再到轉型為午晚餐餐廳,即使有些嘗試最終未能持續,但這些經驗都成為了調整與成長的養分。當發現白天有更多時間時,她去學習烘焙,開始製作蛋糕點心;當覺得地方缺少優質的歐式麵包時,她又投入學習麵包製作。這十六年來,她經歷了許多成功與失敗,但正是這些經驗讓「八分廚房」能夠持續成長,在地方上站穩腳步。
好梓味這個品牌的誕生,源於游惠心參與了一個在老房子進行的培力訓練。當時她參加了由岡山社區大學為期六個月的課程,她所在的小組提出的小旅行路線意外入選,這讓她開始帶領大家認識梓官這片土地。
在規劃路線的過程中,她進行了大量的田野調查。雖然對田調工作完全陌生,她透過訪談老船長、居民,才發現,這片土地的魅力遠比想像中更豐富——優質的漁業、豐饒的農產,以及濃厚的人情味,都是屬於梓官的美好風景。這些發現讓她萌生了要為家鄉做些什麼的想法。她開始思考,是否能用一種方式,讓這些美好的在地滋味變得可被保存、被帶走?
於是,「好梓味」誕生了。
在規劃產品包裝時,游惠心希望能完整呈現梓官的特色。她回憶起剛結婚時,一位台南的閨蜜詢問梓官的特產,她的回答是「廟會」,因為梓官幾乎每週都有廟會活動。因此,在包裝設計上,她特別要求加入象徵廟會的燈籠元素。
雖然身為餐飲業者,游惠心原本對魚腥味敬謝不敏,每當婆婆製作烏魚子時都會迴避。但為了發展在地特色產品,她開始深入了解從捕撈烏魚到製作烏魚子的過程,進而激發了將烏魚子轉化為點心的創意靈感。
包裝設計中的各種元素都充滿在地特色:海浪代表漁業特色,菠菜葉象徵梓官知名的農產品,而產品的設計則融入了「蚵寮搖滾」的精神。「蚵仔寮小搖滾」作為一個在地非官方組織,每年都能吸引大批的樂迷來到梓官,這也成為了產品設計的重要靈感來源。
「好梓味」的產品中,每一項都訴說著梓官的故事:
「搖樂米香」:喚起童年看蹦米香的美好回憶,分享孩提時的身體記憶。
「魚村搖滾豆」:採用特殊烘烤工藝的腰果,靈感來自「蚵寮搖滾」舞台上的Live演出。
「動滋豆塔」:融入了梓官在地蜂蜜的甜美,口感如同樂團表演時的跳動跟愉悅。
「烏金澎澎」:是將烏魚子與瑪德蓮創新結合的嘗試,以烏魚子的別名「烏金」作為命名。
游惠心認為,梓官的純樸既是優勢也是挑戰。這份純樸為創新提供了無限可能,但同時也需要更多努力才能讓外界看見梓官的創新與價值。她堅信著「做就對了」的行動哲學,相信透過持續的嘗試與調整,終能逐步改善農村的現況並展現梓官的特色。作為「八分廚房」的主理人,她也希望透過「好梓味」,將梓官的美好滋味傳遞給更多人,為大家帶來幸福的味覺體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