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rt
cart
e-paper
e-paper
top
top
傳承百年的老味道,創新不變的堅持--大新羊肉 從岡山的市街,端上一碗溫暖的家鄉味
2025.08.07
傳承百年的老味道,創新不變的堅持--大新羊肉 從岡山的市街,端上一碗溫暖的家鄉味

 

如果要說有什麼能夠代表高雄岡山人的美食口味,在特色小吃方面,大新羊肉爐絕對是榜上有名。

大新羊肉爐的店面座落在同樣是岡山人共同記憶的籃籗會旁,大大的『大新羊肉』招牌,和窗明几淨的玻璃,讓人一下子就能看到裡頭享用羊肉爐的饕客,只是經過都能不自覺地流下嘴饞的口水。

走進店裡,牆壁上除了貼著許多知名主持人、藝人留下的紀念合照,櫃檯旁也貼著一張關於大新羊肉爐的創始介紹,介紹中那個留著長髮,看起來有些瀟灑不羈的青年,就是如今在廚房忙進忙出、忙碌中偶爾與客人話話家常的第三代接班人--張國城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『最先』的那間羊肉爐

 

現在的張國城早已剪去了年輕時留的一頭長髮,取而代之的是因為長期在廚房與熱火、鍋氣共處,時刻帶著汗珠的俐落短髮。在他的記憶裡,羊肉爐幾乎可以說是他的生活,更是養育他長大的家族事業。

 

大新羊肉爐的創立,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治時代,迄今也已98年。當時的創始人,也是老闆張國城的阿公,一開始是為了養家活口而開始經營。對於要做小本經營的阿公來說,賣吃的最基本單純,也最容易生存。

 

而位於高雄與台南之間的岡山,剛好因為農業盛行不吃牛,作為創始人的阿公想到若是要賣些補身體的小吃,羊肉會是不錯的補品,於是就開始挑著扁擔賣羊肉。

 

隨著生意的發展,阿公也漸漸賺到一些錢,因緣際會頂下了岡山市場的一個攤位,起初就維持著沒有招牌的模樣,樸實的賣著羊肉爐,經過在地居民的口耳相傳,以『最先(台語:代先,tāi-sing)賣羊肉那一間』來稱呼阿公的羊肉爐攤位,久而久之就取諧音,命名為「大新羊肉爐」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事業守成也有壓力,三代目接班人的決心與挑戰

 

家族事業養育老闆張國城長大,但也為他帶來了不小的壓力。他回憶自己決定接下阿公傳承下來的羊肉爐事業時,還只是個剛退伍的20多歲青年。當時大新羊肉爐的第二代,同時也是張國城的母親,曾詢問他是否願意接手、繼續傳承羊肉爐事業,要是他不願意的話就只能關門不做了。

 

對一個才只有20多歲的年輕人來說,這樣的抉擇非常困難,但他思考良久,想起自己畢竟是靠著家裡的羊肉爐事業長大,秉持著飲水思源的念頭,加上要是真的收起來了也覺得可惜,權衡之下還是決定回到家鄉,擔起第三代接班人的擔子。原本的大新羊肉爐店面位於岡山火車站附近,就在張國城允諾接下棒子,繼續羊肉爐事業後,作為第二代的母親找到了現在這間空間更大的店面,告訴他「想要經營就必須做到最好」。

 

母親的一番心意固然令張國城感激,但大家總是認為傳承祖輩的事業做守成是應該的,要是做不起來,卻又容易被貼一個「敗家子」的標籤,於是這也讓他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與期待。但張國城的挑戰不只來自守成。早在阿公那個年代,因為阿公率先以羊肉爐做出成績,其他人也跟著效仿開始賣羊肉爐,逐漸形成一個以羊肉為知名小吃的飲食聚落,讓岡山羊肉變成全國知名美食。要怎麼維持競爭力,也是老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老少閒宜的口味,是岡山想帶給世界的台灣味

 

對張國城來說,大新羊肉爐最引以為豪的老味道,肯定是從阿公時代就傳下來的藥膳羊肉湯頭。要嚐起來鮮甜又不燥熱的秘訣,是就近採用養殖場的新鮮溫體羊肉,以甘蔗加上蘿蔔和當季時蔬,慢火細熬8個小時,把甜味提出的同時與羊肉搭配,吃起來爽口不膩又不上火。

 

張國承接手羊肉爐之初,就靠著這個老味道維繫原有的在地客群,讓大家逐漸認可他。但經營要守舊也要創新,為了做出自己的口碑客群,張國城絞盡腦汁,從開發新菜色、做宅配包、伴手禮、網路行銷幾乎無所不包,其中創新的新菜色,更是讓人眼前一亮。

 

比如羊肉燒餅的誕生,其實是張國城到紐約旅遊時吃到墨西哥捲,激發的靈感跟想法,他觀察到墨西哥捲是使用玉米餅,於是想起最適合岡山口味的餅皮,肯定是眷村帶來的山東麵餅和甜麵醬。

 

經過25年的努力,張國城以藥膳羊肉這道傳統滋味,以及自己開發的羊肉燒餅、椒鹽羊肉、鳳梨羊肉等新菜色,扎扎實實地在岡山站穩腳跟,同時還透過網路行銷和良好的口碑,持續吸引新老客戶。

 

「多嚐多看多聽,要隨遇而安,做一行愛一行才做得久。」如果說起有什麼屬於餐飲事業的創新秘訣,張國城認為經驗與堅持才是最重要的事情。接下來他還希望能夠把大新羊肉爐的味道帶出岡山,不只讓外國人來旅遊時可以按圖索驥,踩點店家,更讓外地遊子維繫對岡山的感情,靠著這一味就能記得家鄉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