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rt
cart
e-paper
e-paper
top
top
三生有幸 剛好販売所的創生實踐 從岡山出發,打造在地文化、產業與生活的共好平台
2025.08.08
段宛綺
三生有幸 剛好販売所的創生實踐 從岡山出發,打造在地文化、產業與生活的共好平台

 

在岡山中街,一條狹窄的汽車單向道上,人們專注於自己的生活事物,匆匆地來往經過,而你是否曾注意到路旁開了一間風格另類的販賣所?它的外觀有別於在地多年的鐘錶行、皮鞋老店能被一眼辨認,大面積的展示窗與具有現代感的深色門框,讓人忍不住猜想——這是間咖啡廳?還是書店?

 

當你走近一看,才發現這是一個不被傳統定義的空間——剛好販賣所。這裡販售書籍、飲品,舉辦講座與課程,更是一個人們交流聚會的共享平台,致力於讓地方文化、產業與人群產生連結,推動岡山的地方創生與永續發展。

 

從地方文化梳理到青年培力,從創業支持到社群連結,剛好販賣所不只是商店,而是一個讓地方價值得以發聲、讓創生行動能夠發生的起點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剛好的時機 來到剛好的位置 

 

身為岡山本地人的羅健福,在成立剛好販賣所之後,經常被問到:「為什麼選擇在岡山開這樣的空間?」

他的答案很簡單:「因為這裡有無限的可能。」岡山不僅是台南與高雄的中繼站,更是山與海的交匯點。過去,阿蓮、燕巢等周邊地區的農民與漁民,會將自家生產的農產、漁貨帶來岡山交易,形成豐富的地方經濟活動。羅所長認為,這樣的地理位置,讓岡山具備聚集與連結周邊資源的優勢,能成為一個地方創生的樞紐。

 

他認為這個往南往北、上山下海都約莫三十分車程的地理位置,有利於將周邊聚集起來。而另一個優勢在於,岡山相較於其他地區,年輕人口比例較高,只要有適合的空間與組織,能夠讓年輕人彼此連結、學習與合作,他們便可能選擇留下來,有助於他們留在家鄉,協助地方發展。



 

 

 

 

 

三生有幸 剛好幸福的地方創生藍圖

 

出自於想讓地方變得更好的心,羅健福與團隊經過長期蹲點後,研擬出了「三生有幸」的創生藍圖,透過「好生產」、「好生意」與「好生活」,建立留住岡山幸福感的地方價值與文化自信。

 

好生產——深掘地方資源,推動地方美學策展提案

剛好販賣所從岡山的歷史文化、在地產業出發,挖掘岡山特色產品,讓地方產業重新被看見。例如,與本地農牧場合作,推出岡山的特色農產品,讓這些產品透過剛好販賣所的平台,能夠更廣泛地推向市場。

 

好生意——串聯線上線下社群,讓岡山產業與文化被看見

留住地方的人們需要找到適合的商業模式,讓這些產品能夠被消費者認識並接受。因此,剛好販賣所透過線上社群媒體、線下刊物、文化展售空間,將岡山的好產品、好故事推廣出去,提升岡山的能見度與關係人口,讓更多人認識岡山、走進岡山。

 

好生活——營造友善創生聚落,促進地方共好交流

剛好販賣所提供一個人們可以聚會、交流和資訊交換的場域。不管是外地遊客,還是本地居民,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的位置。透過舉辦青年培力課程、地方百態講座、讀書會等活動,剛好販賣所吸引了一群對岡山、對地方創生有興趣的朋友,他們在這裡學習、分享、尋找夥伴,甚至開啟新的合作機會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從陌生到熟悉 重構最疏遠的家鄉

 

雖然投入岡山創生有了明確的構想,但在開始執行後,仍面臨多方的挑戰。羅健福提到,對於岡山居民來說,新型態的共好空間過為陌生,民眾不太了解這種新形式的理念與運作方式,所以剛好販賣所不容易進到居民的視野中。

 

要如何讓剛好販賣所真正融入岡山居民的生活?

這個問題促使剛好團隊不斷走出店內,主動拜訪地方店家、與居民對談,深入了解地方需求。但令人驚訝的是,許多居民其實不太確定自己的需求,即使有所察覺,也常因為不確定未來的可能性而遲遲不行動。

 

於是,剛好販賣所決定用行動去促成改變。讓地方的根 成為彼此連結的力量

 

「竿蓁」這個名字,來自岡山最早在地圖上的名稱,意思是「開遍芒花與芒草的地方」,它象徵著草根性,也象徵著岡山的地方創新,如同植物的根系一樣,從土地延伸、蔓延,最後回到地方本身,形成完整的地方生態系統。

 

剛好販賣所正透過一系列青年培力課程、地方文化活動、產業串連等方式,吸引更多人關注岡山的地方創生,並且透過打工換宿計畫,讓來自各地的旅人,能夠親身體驗岡山的生活,進而提升岡山的能見度。期望透過剛好販賣所的行動,讓更多創意與可能性在這裡發生。地方創生並不是少數人的責任,而是所有關心這片土地的人,透過行動與選擇,共同塑造未來的過程。